2010年5月22日 星期六

我的最愛(1) - 隱喻中的隱喻 《每日一禁果》

《每日一禁果》
作曲:劉以達/黃耀明
作詞:黃偉文
主唱:黃耀明

  這是一首不大為人記起的小品。沒有留意的,不僅是作品本身的創意,更為人忽略的,是歌詞內容所揶揄的盲目,與及隱含的反宗教主義。 

  黃耀明的歌曲,向來都是艱澀和不容易明白。說簡單一點,就是不容易上口,和難以成為大眾掛在口中的流行歌。但明哥的歌,的確是有一種與眾不同的魅力。像這一首《每一日禁果》,初聽的時候,覺得節奏很輕快,明哥的演繹,也是佻皮,歌詞天馬行空。但聽懂後,你就會發覺,箇中隱喻中再藏隱喻。像甚麼伊甸園的主人(園林內有個人)、釋迦牟尼(葡提下有個人)、牛頓,統統扯進來這裡作個大相見。

  第一層隱喻,比較明顯。明哥是在慨嘆世人只在追求單一標準,每天相信一份報章的報導,而不去多找選擇和比較。為何芒果比蘋果差?為何芒果不能吃?不相信標準的人,反而會受到其他人的壓力,去接受世間上的單一標準。這是可悲的。明哥說的,是蘋果日報,還是專制思想,留待各位自行思考。

  第二層隱喻,是宗教上的。蘋果是伊甸園的水果,代表教條。推銷蘋果要大家接受的,就是那些傳教人士。明哥寧取禁果,是表明不接受宗教主義的規範。牛頓的出現,我猜因為牛頓是虔誠的教徒,他做地心引力的研究時,反覆考慮了自己的信仰才決定繼續。因此才有那一句歌詞,「是牛頓自己想太多」。

  明哥把他反對這兩種主義的態度,巧妙輕鬆以歌曲的方式唱出來。但宗教的事情,不好說,只宜點到即止。但撇開宗教的討論,明哥的才華與創作,應該受到讚揚。

  說回音樂的範疇,像聽歌一樣,大部份人只去追捧那些有口裨的歌、獲獎的歌,而不是細心品嘗箇中味道和情感。重商業性,而不是藝術性。這是香港文化失衡的根本原因。多年以來,亦沒有太多人談起這首高質素的非主流小品。

  黃耀明與劉以達之間,合作與拆夥不知多少次,兩人總是難捨難離。所以這歌是達明一派時期也好、黃耀明個人時期也好,也不是太重要。反而是我對黃耀明的骨子,有很大程度的欣賞。唱一首這樣可能挖苦報章龍頭大哥的歌曲,縱使今天沒有文字獄,吃盡娛樂版的檸檬和被封殺也不是一件小事。黃耀明真的算是一身傲骨。

  或許與寫在前頭,批評專政制度的《天問》和悼念六四的《十個救火的少年》相比,這《每日一禁果》也不算甚麼。但敢言、敢唱、有創意、有內涵,是一名有深度的文化人需要辦到的。

  我深深相信,黃耀明是其中一份子。但在很多人的眼中,因著種種原因,他仍是一個不禁碰的禁果。

  可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