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0日 星期一

張炳良的安樂茶飯

(相片來源:新浪網)

  上月的博客文章上線後,有些朋友問到何以忽然向梁振英政府開炮,我實在有點迷惑。雖則數年前我曾撰文支持過梁振英的理念,但政府庸碌不用功,施政沒有改善,閒話數句,希望政府認真做事,是正常的事情,也是此博一直不缺的文章。況且現任政府已上任了一半時間,就算要給予時間磨合糾正,也是要面對交功課的時候。疑中留情,恐怕已不再合適。一些缺失疏漏,正式踏入追數期。以往對曾蔭權班子的批評,也是時候陸續送到梁振英班子的身上。今次,找來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計計數。

  未說張炳良之前,可以岔開話題一點,說一件怪異的小事。三月上旬,一群熱心網友在Facebook發起群組,提醒市民向政府遞交諮詢意見書,反對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對強積金每月供款上限,按年自動提高的建議。自動提高供款上限,無疑是前衛高明的自動轉賬手段,我也抱有反對的看法。跟我接觸的友人,幾乎沒有人支持政府這個的建議。沒人支持政府,並不是怪異的事情。怪異在於這等不得民心、近乎打劫的建議,竟然沒有被傳媒及議員追擊為官商勾結的例子,實在出奇。梁振英班子動輒被人罵至狗血淋頭,然後順口地「港共」之「無恥」之,這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能避開責罵,陳家強局長看來擁有相當的江湖地位,金漆標記,百毒不侵,各路英雄給予充足的面子。雖屬小事一宗,還是值得記在心上。而老實說,這種論政氣氛,是好事,也是一種健康的發展,但不保證將來在其他官員身上仍會繼續出現。

  而要說手握免罵金牌者,恐怕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比陳家強更有優勢。建制的議員及媒體,向來不會對官員大肆鞭撻;加上張炳良曾當民主黨副主席,親泛民的議員及媒體,自不會激烈追擊。實際點說,讓來自泛民的官員難堪,有點倒泛民的米。久而久之,官員背景變成議政辣度的指標,張炳良自然沒有壓力,得以吃他的安樂茶飯。像坊間高度關注的高鐵工程嚴重延誤及超支事件,張炳良察覺事情出現延誤端倪後,還只是輕輕地留意事件,沒有下最大決心跟進,實在是揹了一隻不小的黑鍋。然而在張炳良身上的箭,倒不算多,相信與他的泛民背景,不無關係。正面一點看,議會內少一些情緒式謾罵,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也是良好健康的議政氣氛。

  倒個頭看,平心而論,監察高鐵工程延誤一事,實在也不能全怪張炳良。一來是一個擁有龐大官僚架構的地鐵要隱要瞞,總有其辦法;二來是工程進度問題可能自鄭汝樺年代,已若隱若現,不一定是張炳良負上最大責任;這也是可以給張炳良最大程度的容忍及同情。然而,幾單由張炳良親自處理的事情,倒真是令人失望非常,也讓我懷疑他是否有足夠的決心和魄力,去解決若干纏繞已久的老問題。

  第一個事例,是紅隧及東隧的分流問題。政府一直研究對紅隧加價,讓東隧減價再給予補貼,來改善交通分流。眾所周知,任何政策,總有人反對;而且,新政策的效果,往往只有通過實踐,才能確實知曉。面對由來已久的隧道塞車問題,找一些新嘗試,是必要的,也是應該的。研究幾年後,因為有反對聲音,效果不肯定,而不敢落實改革措施,讓問題依舊,是一個不願承擔的決定。其實,實施紅加東減幾星期,看看效果,再行研究,實在是不錯的做法,也讓政府在2016年收回東隧後,有更多數據,落實下一步價格及分流策略。張炳良選擇擱置任何方案,是令人費解的,也反映他在辦事上的優柔寡斷。

  第二個事例,是回購西隧。東隧將於2016年被收回,理論上,同時回購西隧,讓政府有更闊的價格及分流策略,非常合理。但張炳良說到,現時西隧的港島出口位置,流量已超出飽和點,回購西隧,無助解決交通擠塞問題。只有在2016年灣仔繞道通車後,才能有望解決;這其實也是鄭汝樺多年來的答案。事後孔明,鄭汝樺沒有選擇留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以理解。但2015年的張炳良既然知道2016年是契機,就更應早早開始準備談判,爭取時間談好條件,一待灣仔繞道通車後,政府便能立即回購西隧。需知道政府曾跟與西隧股東背景相近的東隧,進行多次談判磋商,沒幾年時間,談不出甚麼來。張炳良的拖,是真的拖,也是把歲月繼續磋跎的拖。或許,從鄭汝樺離開官場的選擇,或多或少可以感到張炳良好像不認為自己將來是參與回購西隧談判的一人,所以拖是最好的選擇。

  第三個事例,是關於到處都可見而又阻塞街道的環保貨斗。這些貨斗,虛有其名,毫不環保。其一是方便了搞裝飾的人,更利便拆走可能還有保留價值的東西;其二是貨斗往往裝滿未被掩蓋的碎石沙塵,一陣風吹起,叫人眼睛及臉孔受苦難受。令人覺得更荒謬的地方,是車主違法在街頭泊一台在運輸署登記的車輛,有吃告票的風險。這些環保貨斗,任你放三五七日,阻街一百幾十小時,是沒有後果的,也不愁被人偷走。政府對這種情況視若無睹,張炳良的運房局對此問題仍只停留在研究階段,是完全說不過去,也對被受影響的市民不公平。但亂放環保貨斗的最大問題,不是些微的不便,而是生命安全。這不是誇張,而是真的有潛在風險。很多環保貨斗都放在街頭轉角,既不顯眼,也沒有足夠警告。晚上的時候,它們對司機而言是危險的物體,一不留神,便會撞個正著。汽車還算是骨包皮,倘冒失司機駕的是電單車,後果絕對會是不堪設想。南丫島海難悲劇,來自很多人的疏忽,但其中一個看似輕微的人為過失,是驗船的疏漏,讓不合安全規格的船隻行走,這是政府的行政過錯。今日政府容許貨斗亂放,不作監管,也是一個看似輕微的過錯。但倘若他日發生貨斗引起的人命傷亡事件,今天馬虎的官僚實在難辭其咎。我不希望將來有人因貨斗的交通意外浴血,或者是張炳良無奈的鞠躬,因為很多不幸事件,其實是可以避免,只要辦事的人有決心和毅力便可。

  但我總覺得,張炳良每天只顧吃他的安樂茶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