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6日 星期一

俄卡超英趕美 失儀陪伴雙殺

  上週國際足協的委員選出俄羅斯和卡塔爾成為2018和2022年度世界盃的主辦國,爆出一個不小的冷門。精彩的地方,不在於爭取主辦的各國渾身解數的努力,而是結果宣佈後,落敗的英美兩國,那份狹隘的胸襟,英國拒絕祝賀俄羅斯,美國總統奧巴馬埋怨選擇卡塔爾是錯誤的決定。運動家的風度,不知丟在那裡,掛在兩個大國嘴臉的,是輸打贏要的面譜,比起北京當年千禧奧運會主辦權輸給悉尼時,中國代表團那塊僵硬的笑容和循例的拍掌,更形難看。

  大型運動賽事的主辦權,從來都是政治事情。從陰謀論來看,北京當日吃了一記奧運的悶棍,今日英美兩國吃了一記棒球上的雙殺,倒有點天理循環的味道。依公平平等的原則,英國曾經舉辦1966年的世界盃,美國亦曾舉辦1994年的世界盃,現在由未嘗舉辦的他國舉辦,倒不是甚麼難以接受的安排,也是一種普世認定輪流主辦的價值。嚥不下氣的,可能是英超自詡是世界最高吸引力的足球賽事,俄超只不過是冰天雪地下的煮飯仔玩意;而世界第一大國栽在一個百多萬人口的小國卡塔爾,更可說是其恥大辱。英美的雙失,不是運動場上的失敗,而是世界政治秩序的重整,霸權以外的勢力重新歸靠,與及不再受霸權政治影響的一段小前奏。

  當世界各地民眾對英美式民主制度趨之若鶩,一幕世界盃的政治翻車事件,令慣於以面具包裝的偽善政客,原形畢露,可說是意外的劇情。也教人明白,風度二字只是字典上的符號而已,沒有實用的空間。當臉子受到騷擾的時候,強權霸道還是老子袖口裡的第一道招數,那怕各位喜不喜歡。只是隨波逐流的世人,有多少能感受這份失禮的表態。國家大事,也是如此的氣道,可真是大國的風範乎?

=========

後記:文章發表後的一天,《蘋果日報》的盧峰在2010.12.08寫了一篇題為英美失落世界盃主辦權的啟示》的文章,部份內容轉引如下作補充:

..................

  從會前的頂頭大熱門到第一回合就出局,還要敗給事先張揚不會高調拉票的俄羅斯及小國卡塔爾,英美朝野各界心中有氣,要跟國際足協高層算賬也是人之常情。只是不忿歸不忿,兩國要報復也做不了甚麼,頂多明嘲暗諷國際足協辦事一團糟,內部腐敗貪污等。

  撇開報復問題,俄羅斯擊敗英國,卡塔爾擊敗美國(二○二二年一屆)反映的除了是國際體壇內部運作奇詭難明外,更顯示英美兩個傳統大國在國際組織內再沒有呼風喚雨的能力,再找不到一大班視她們馬首是瞻的跟隨者。一些「新發財」─新興經濟大國只要精心部署,隨時可以異軍突起,把老牌大國殺個措手不及。

  還記得一九五○年北韓大軍閃電出擊,短時間內殺得南韓軍片甲不留,協防的少量美軍被迫倉皇撤退。美國政府立時在聯合國提出議案,要求援用聯合國憲章第七章的權力,授權美國及盟友組成聯軍懲罰北韓。不到幾天,安理會就同意以聯合國名義出兵,美軍及盟軍成了代表國際社會的王者之師。當時的美國真可說是一呼百應,即使不涉及本身利益的國家如澳洲也踴躍參與軍事行動。

  在中國的聯合國席位問題上,儘管中華民國自四九年後退守台灣,在國際上日益孤立,但美國憑藉她在聯合國的巨大影響力,憑藉她眾多盟邦、附庸的支持,長期保住中華民國的席位,阻止中共進入聯合國;直到一九七一年才終於敵不過亞非拉新興小國的壓力及票源,讓中共取代中華民國的席位。即使在運動問題上,美國的影響力也不容忽視,北京失卻二千年奧運的主辦權,最後關頭敗給澳洲悉尼,背後發功拉倒北京的就是美國及她的西方盟友。

  但近十年來隨着美國經常採取單邊主義路線,隨着區域性強國如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興起,美國在國際組織內的影響力大不如前。○三年美國就未能爭取到聯合國授權向伊拉克動武,以至整個軍事行動只能是美英聯合軍事行動。在國際金融經濟組織內,新興經濟體更是越來越敢言,越來越公然批評美國及她的西方盟友處事不公,犧牲其他國家的利益。前不久的 G20峯會美國就一事無成,既無法逼各國聯合逼人民幣升值,又未能促使各貿易盈餘國減少出口,改善國際貿易不平衡情況。

  最讓人難以置信的是,聯合國人權議會(UN Human Rights Council)居然把美國視為調查對象,要審視美國國內違反人權的情況!這樣的轉變十年前甚至是五年前都是難以想像的。

  從這些迹象可以看到,國際情勢委實出現了很大變化,美英等老牌大國主導國際社會、國際組織的現象已一去不復返。她們要爭取甚麼,推動甚麼,必須真金白銀爭取其他國家支持,必須拿出實質好處換取人家的一票,再不能倚賴過往的老本、聲譽。不然像今次主辦世界盃的「滑鐵盧」還會繼續出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