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2日 星期日

殺戮教場 卻無皇者

  暑假結束後,學生陸續回校上課。意料不到的,是一連串的教育相關議題佔據了近日的傳媒空間,一場山雨欲來的教育界風暴蓄勢待發。

  週初時,傳出教育局局長孫公不大接受教協建議以小班教學方式解決中學急劇下跌的入學人數,堅持執行殺校。

  至近日,傳媒報導有北區的中學到深圳「開拓客源」,以提供免費交通的優惠,吸引內地生到香港就讀。

  與之同時,傳媒亦報導全港約有7成學生報讀提供「雞精班」的補習社,每年消費約2至3億元。

  把幾宗報導聯繫在一起,大家不禁要問,在津貼學校的老師究竟每天是怎樣幹活?該處理的教學部份,幾乎全面敗給補習社,為保不被殺校,長途跋涉到深圳站崗招徠學生,政府所提供的算是甚麼模式的教育津貼?是津貼老師實習市場推廣嗎?而一群單以學業成績掛帥的老師們,昔日旦旦地以學業成績趕不上為由,把一些學業成績中下等的學生放棄,今朝一些水準不高的學校,憑甚麼理由,要求以小班教學作藉口從水準高、受歡迎的學校「回撥」一部份學額,讓收生不足的學校不用被殺校?這樣做,豈不是減少學生到水準較理想學校就讀的機會?這能算是市民之福嗎?

  學校辦教育,為的不是學生的利益,而是老師的飯碗,當真奇矣。數年前,基準試的推行,把一群老師推上街示威,我已感到這群老師的自私。他們拿的,是來自公帑的津貼,社會有需求質素提高,他們怎能高呼免役。醫生、律師、會計師、工程師、電腦程式員,都在不斷學習,與時並進。老師們老是以抱殘守缺的心態來教學,令人失望。今次的殺校風潮,不是今天才醞釀,而是十多年前的出生率下降,已留下了伏線,小學開始殺校時,眾人已知道事情總有到中學的一天,還要拖到今天才來個大爆發,是政府跟教協「講數」不成,還是有那一方人士的刻意拖延,香港人和納稅人有權知道詳情。倘若張文光和馮偉華決心綁架學生和家長的利益,跟政府玩沙蟹,攪遊行示威,請先公開所有談判資料。不然,那又只是小眾人士的利益博奕,不是偉大地去實現教育理想。

  其實,以現實的角度而言,補習社已成了不可逆轉的風氣,學校已相反成了托兒所,旨在確認學生在那段時間不是沉倫不良嗜好。在學生的角度來看,沒有價值的教學,沒有保留的必要。以一個補習天王面對數百人上課,都可締造上佳的考試成績,小班教學的優點又怎樣可以有說服力展現出來?當大學的講授也是經常上百人一起上課,而以小組方式進行導修,全面的小班教學是否是昂貴奢侈的措施?導修的引導是學習的泉源,從填鴨式成長而繼續填鴨精神的老師們,能有這種能力和耐心嗎?我有很大保留。

  無疑,殺校的引子已醮滿了火水,誰人都有劃火柴的可能。只是,真的燒起來的話,不過是在一場遍地輸家的戰場上,再添一批失望的肢體。沒有人可能從這場鬥爭中,取得勝利,這是我誠實的觀點。

  就算是孫公而言,也極可能是繼房屋政策後,另一單贏得短暫口裨但毫無實質社會價值的改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