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9日 星期四

《饑渴誘罪》的潛意交戰

  擅長拍攝人性黑暗面的韓國導演朴贊郁,今年為觀眾獻上的是半西洋味道的吸血鬼電影《饑渴誘罪》。電影的英文名稱 Thirst,意指口渴、渴望,大陸方面則取名《蝙蝠》。

  自己有看過朴之前的幾部電影,當中包括《原罪犯》與《親切的金子》,題材均為相當血腥暴力,並涉及人類原始的犯罪基因。這次朴更來得徹底,把這種犯罪基因移植到一名擁有高尚信仰情操的神父(宋康昊飾)身上。宋因自願參與一項病毒測試實驗,而變成了一名需要吸血續命的吸血鬼。但他不願靠殺人取血的方法而獲取所需血液,所以只是以消極的方法,從昏迷或自願的人士身上獲得續命的養份。但宋還是抵受不住可憐弱女(金玉濱飾)的姿色,不斷犯下不同形式的罪行,包括姦淫和謀殺。在萬劫不復的事情發展下,宋把金也變成了吸血鬼。一個有信仰情操的神父罪犯,加上一個充滿原始慾望的普通罪犯,演繹和交織出一段強烈對比的罪犯潛意交戰。

  朴贊郁其實想拍出來的,並不是反宗教,或譴責神職人員的虛偽。相反,他非常讚賞高尚的品格和情操。吸血的惡習是代表犯罪的誘惑,在世俗不能避免犯罪誘惑下,作為神父的宋康昊,他已經把影響傷害減少到最低。但在人的七情六慾的影響下,宋畢竟只是凡人一名,在不斷浸淫在金玉濱的情慾下,最終還是習染了吸血鬼的本性,而不斷殺人。但他跟後期也成了吸血鬼的金玉濱相比,宋是沒有金那種沒有信仰的原始式殺人野性。宋算是受規範、受控制;金則是沒有底線、想幹便去幹。朴贊郁是以兩人的行為表現,來表達有道德情操會比沒有道德情操的,對社會有較少的衝擊。

  吸血鬼的故事,源自西方的德古拉伯爵;吸血的惡習,在資本主義的制度下,可視為西方的經濟掠奪手段。從商業社會的角度去看,每天人們總是面對金錢的誘惑。有些人會不擇手段、不理他人地一往如前的去撈去刮。這類人連最基本的道德也沒有,他們對社會的的遣害要較大。也有些人,像宋康昊這位神父一樣,在面對金錢誘惑的情況下,還可以嚴守著一些原則,而不是肆意欺詐和搶掠。商人跟吸血鬼沒兩樣,但有多少商人像宋康昊一樣,對賺錢行為存有一點規限,我很是懷疑。至少朴贊郁也似乎不大相信這一點。

  以電影整體水準而言,這片算是不過不失,剪接和攝影的效果尤算是奇佳。但吸血鬼的故事,是缺少了真實性,失去真實社會的寫真作用,只能以隱喻視之。劇情、效果和戲味,及不上爭議性更高的《原罪犯》。但儘管如此,拍出來的暴力、血腥、逼真味道,還是保留了朴之前電影的一貫風格,突出非常,心胆較少的觀眾,宜有心理準備。宋康昊和金玉濱皆表現出甚麼是真正的演員,不論是情慾部份也好、犯罪部份也好,兩人皆很投入角色。朴贊郁則繼續成為人性黑暗面的專才,下一部電影會拍些甚麼,相信不是容易猜到的事情了。

  此片獲多項應屆青龍獎的獎項提名,能否奪得重要獎項,要看評判之眼光了。此片失色的地方是吸血鬼故事,並沒有真實性可言。個人認為,論寫實和震憾程度,此片不及另一部罪犯電影《母親》(港譯:《骨肉同謀》)那樣出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