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圭吾的《白夜行》,繼拍成電視劇後,配上孫藝珍在電影銀幕出現。
先不談這齣電影《白夜行》的成績,孫藝珍的勇氣和自信的確是十足的。當年古裝電視劇《黃真伊》大受歡迎,河智苑的演出受人讚賞。但當電影版的《黃真伊》以另一故事內容,由宋慧喬送上後,一大堆直率的評語出現了。事實上,電影在故事的編寫演繹方面,以至細膩層面,都不容易與電視劇作比較。電視版本受歡迎,一般會令電影版的演員更形壓力。《白夜行》的電視劇版,水平很高,孫藝珍願意演出電影版的《白夜行》,不會不明白這是一項艱難的挑戰。
其次,由精彩的懸疑推理小說改篇成電影,要拍出好成績,亦是很困難的,事關看過原著的人太多了,對故事已有瞭解,故對電影情節沒有很大的新鮮感。近年,湯漢斯演出丹布朗原著的《達芬奇密碼》,廣末涼子演出松本清張原著的《零的焦點》,皆屬這類電影作品,口碑和成績皆是一般。《白夜行》的劇情複雜,人物眾多,兼由一位新人導演朴信禹主理,這些基本因素都不大有利電影能夠交出好的成績。
那麼,這齣電影版《白夜行》拍成怎麼樣?若果不把它與原著和電視劇比較的話,那麼整體成績還是可以,至少比電影《達芬奇密碼》吸引。這齣電影,儘管在大框架上跟原著是相同,但情節卻有很大的差異,人物角色亦較少。或許,這算是聰明的,原著的豐富情節,不是兩小時的電影可以演繹出來。
但若以角色的塑造而言,儘管電影版《白夜行》的女主角美湖和男主角祐翰(即原著和電視劇的唐澤雪穗和桐原亮司),有著貼近原著的結局,但在情節安排上,卻沒有完全反映出原著中雪穗和亮司的性格和悲愴。雪穗和亮司的狀況,在原著內是透過不同的人物角色來作出側面的反映,然而電影版卻以情節、對白、畫面和演員的眼神來帶出美湖和祐翰的故事,而正因著影片時間的限制,所作出來的演繹明顯缺乏原著的豐富。在原著中,東野圭吾透過花岡直子、栗原典子等角色,來反映亮司作為男人被天譴的可悲陰暗一面;而以秋吉雄一的角色來帶出亮司的鬼魅身份。而篠塚一成、高官誠、川島江利子、藤村都子等,都是東野筆下反映雪穗毒辣、自私陰暗面的重要角色,描繪雖然只是從側面出發,但卻細膩。特別是篠塚一成的一角,是雪穗不是對亮司一條心的顯示。電影版《白夜行》沒有帶出這些角色,是沒法完整地以原著的神韻,表達男女主角的性格。
若純以忠於原著的程度而言,電視劇版雖然沒有跟原著相同的結局,但人物性格的演繹,較為貼近。依我的看法,電視劇的結局其實是東野原著的延續版,和東野的故事原意沒有衝突。電視版給予雪穗懲罰和原諒了亮司,都是一個對東野原著合理的伸延。和電影版不同,電視版是以桐原亮司為劇的中心,而一切情節的修改,亦以亮司這角色來出發,如氰化鉀殺人事件、栗原典子和彌生子的結局,皆是圍繞亮司來改變。栗原典子跟亮司的結局,是把日本潛意式的原諒形象化,東野其實在原著內某個程度已原諒了亮司。在日本的文化中,死亡是重生的開始,不能視為懲罰。相反,雪穗的留下是活受罪,東野的原意應該是這樣,這和能夠擁有多少的金錢和享受無關。電視版對雪穗的安排也只是把東野的潛意形象化,不盡是結局的修改。
其實,東野作為一位社會派的推理小說作家,他所關注的是怎樣把小說聯繫到社會的層面上。雪穗和亮司是反映社會不同階層的人物,雪穗是代表虛偽的資本家和政客,不斷以謊言來掩飾自己的惡行,亮司是代表對金錢和權力迷戀的弱者,終其一生,只是在替雪穗這等資本家和政客犧牲和奉獻,甚是可憐。很多人認為《白夜行》是一部愛情小說,這一點我恐怕很難認同。而很多人忽略了的一點,是那一部文學著作《飄》在原著內的意義。(《飄》即Gone with the Wind,拍成電影時有一個眾人皆知的翻譯名稱《亂世佳人》。)《飄》是講述一名在美國南北戰爭中,艱辛生存和生活的白人女性斯佳麗(Scarlett O’Hara),怎樣以謊言欺騙地得到第一段婚姻、為金錢而下嫁第二任丈夫、為所謂希望的樂土塔勒(Tara)而殺人、最終失去了最心愛的戀人而獨自生活。這和雪穗的遭遇雖然不是完全相同,但卻十分相似,東野在小說的前半部帶出《飄》這部小說,其實已大致勾劃了雪穗後半部的故事了。
演員的演出方面,電影版的孫藝珍明顯是比電視版的綾瀨遙優勝,單以眼神、身體語言、說話的語氣而言,孫藝珍皆把美湖/雪穗這角色演繹了出來。尤以在洗手間以怨恨的手按著胸口表現不忿的一幕,令人想起《夏日香氣》中柔弱善良的沈慧媛,也有相若的動作來表現對愛的痛,兩者的內涵和性質,是完全不相同,但卻一樣迫真。若果孫藝珍能演出電視版的話,演出相信會更細膩精彩。可惜的是,電影版的高修及不上電視版山田孝之的表現,也許是祐翰這個角色缺乏了完整的建構,發揮難以跟山田孝之的桐原亮司比較。
還要一提的,電影中有兩點的安排,也是不大理想。第一是選用韓石圭演偵探的角色,不是說韓演得不好,而是缺乏一種新鮮感。我不敢說看過韓的所有電影,但印象中,演警探的,至少有《生死諜變》、《赤色誘惑》、《以眼還眼》。若是孫藝珍再演文藝苦情片,恐怕觀眾也會有看膩的感覺。韓石圭的狀況是一樣,朴信禹找他人來演這個偵探的角色,可能會更好。第二是那首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配樂,配在美國小說《飄》一起,已有些不協調。兼且,《天鵝湖》有一個童話式的完美結局,跟美湖和祐翰的故事,也不相襯。當然,我也理解《天鵝湖》的故事,包涵公主和王子只能在晚上才能以真面貌相見的隱喻,跟《白夜行》的主題有一點相關,但一份突兀感還是不能抹去。
撇開這些不足,電影《白夜行》還是有一定的味道。特別是對那些沒有看過原著或電視劇的觀眾而言,它有一種刺激讓你去買下原著,向雪穗和亮司的境地再去進一步探索。
参考了您的说明, 特别飄的含意~妙!
回覆刪除其实要说新鮮感, 孫藝珍也很难逃脱文藝苦情片女王形象 (或者美湖的江湖熟女也是孫常见的冰女神广告形象: 特别难忘是和金雅中两人一起白衣女神的 Ohui广告; 其他是厨房用具代言的上流贵妇, 也用类似的語氣...或许看了太多的广告?哈.)
白夜行片中最出色的片断还是出游在柔弱女之爱的苦楚, 跟角色的邪恶部分却太不连贯 (推测是角色公私两面层次上分配的问题, 多少以及何时要揭示/隐藏真面目的调幅.) 最初发行时她本人也勉强同意某些业内人士的批评为转型的有点别扭, 虽然努力的痕迹存在.
至于韓石圭, 看過他演古代学者 普通药剂师,家庭煮夫等,所以不看他为纯粹一个警察形象。即使在以提到的电影,他是演不同个性, 不同社会阶层和主题的人物。
不能否认韓石圭本人的"味道"颇重, 所以缺乏新鲜感是基于不够噱头和外形包装。但是不记得他演過这样一个普通,迟钝的工人级 (痞子警察通常是薛景求的领域, 不是韓的绅士形资产级), 或者这样憔悴,健康状况颇差的老人。他通常是中产知识和主管类型. 朴信禹找他是因为喜欢帮新人导演+突出合演的长处,也不太抢风头的习惯 ~ 毕竟故事的焦点是一对 bonnie & clyde鸳鸯而不是他. 相比白夜行的警察, 以前的角色没这么多现实生活的深度 (grit, texture.)
不久也将有一个白夜行日影版. 咱拭目以待?
cw.
cw
回覆刪除多謝你的意見。你對孫藝珍的看法,我也很認同。但陰險的角色,似乎不是出路,或許,要等到演到類似全度妍在《密陽》之類的角色,才有真的轉型的一步。
至於韓石圭,我看過的報導是韓原先不大想演出這個角色,是朴信禹多番誠意邀請後,才應允。或許,我所知只是不實的報導,又未可料。
日影版,要是真的有的話,真是值得看看日本人怎樣再在這故事動腦筋。可知道男女主角是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