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市民普遍希望見到的結果,為十數天的燦爛,而付出不菲的代價,怎樣說,也是不化算的安排。廣州亞運,民間叫苦連天,塵垢飛揚、交通混亂等,都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社會成本。自己早在去年9月時,已寫下過一篇《為誰而辦的亞運會》,內裡的看法,還是今天的觀點。我支持香港運動員,支持給予他們應有的生活尊嚴,而不是頤和園式的炫耀。有經費可以花的話,應該投放在運動員身上,而不是官僚和不合符需要的大白象設施。
說起來,真有點巧,報章報導政府宣佈考慮申辦亞運的那一天,《明報》同日報導了乒乓球手李靜的辛酸史,收入已算是很不錯的他想買下一間小房子也不容易;財委會表決的一天,恰巧又是陳學殷案件的宣判,難免讓人多了一些可能略為離題的互動思考。個人對陳學殷的遭遇深表同情,曾為香港名譽付出青春和血汗,退役後得到的待遇和支援,實在是少得驚人,這樣的香港式自力更生,何以吸引有潛質之運動員賣命?不如早點在酒樓學做點心師傅,比當運動員來得實際。但錯既難返,只望陳學殷接受完所判的懲罰後,能重新開展人生的另一頁。
撇開那宗疑似選擇性發佈民調結果事件,曾德成若仍有一點知識份子的良知,想做一個盡責局長的話,經歷今趟申辦亞運的滑鐵盧後, 好應該就著陳學殷案件所帶出的訊息,積極地提出一些鼓勵運動員的薪俸安排,與及退役後安排繼續學習深造的機會,讓他們可以把自己的青春和激情,全情投放在運動上面。只有通過這些安排,才能令香港有競爭力的運動項目,得以長期組織起有實力的隊伍,爭取好成績。打仗術語有云,三軍未動,糧餉先行,運動場實則與戰場無異。運動員也是人,運動或許是他們的興趣,但他們也應該擁有跟社會生活需要掛鈎的待遇。一所公屋,一份退役後跟運動相關的工作,不是奢侈的要求。在薪酬豐厚得令人吃驚的體育官僚下,調配一些工作來支援退役運動員,不是火箭工程般複雜,需要的只是官僚架構下的一些靈活性。殖民地時代沒有這種安排,不代表現在不應有這種安排。曾德成能夠為香港運動員的退役生活做些事情,比攪一個亞運會更有意義,兼有更大的機會名留青史。
爭取申辦時,黃金寶盡力幫政府拉票,若果這些為運動員福祉的事情,曾德成都不願意去做的話,他實在有負黃金寶的情義。但運動員長期受政府遺忘,現曲已終,且人已散,曾德成可會有償還人情的決心,真的要看局長本人的品性了。
但說到底,有誰會對這個政府有信心?坦白說,至少我沒有,香港運動員還是需要繼續為自己自求多福。
政府應否申辦2023亞運? Facebook 現已變成 History book 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