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0日 星期五

再看馬時亨

  馬時亨復出的事件,進入了新階段。馬氏出來為他的決定辯護,不過有些事情,只不過是欲蓋彌彰。

  是低壓力的工作也好,是已經病愈也好,馬氏的一句「早知這樣麻煩,便不會加入政府」,已徹底宣佈以前服務市民的情操只是一枚充滿美麗誤會的勛章,今天,廣大市民已有足夠理由把它拔下來。馬氏的光環也應隨著自己的商業技癢而熄滅。

  政治人物講的,往往不是能不能,或合不合法的問題,而是應不應,或合不合理的問題。沒有人會質疑馬氏是干犯了甚麼罪行,而是馬氏的行為是否合適地襯托在一位標榜熱心為民請命的政治官員身上。馬氏現時還不斷在媒體和學院談經驗和講學,那麼他可以跟人分享的,是甚麼?是不用那麼辛苦,也可以獲得更高薪俸的變金術?還是金蟬脫殼的技倆?

  名是名,利是利。要希望青史留名,就不應求腰纏萬貫。歷史上不會留下很多富商的名字,但貧而有骨氣的清官,總有知識份子欣賞。世人多會記得陶淵明,而不懂石崇。辛辛苦苦留下來的政績和名譽,一鋪被燒光,畢竟算是蝕本之舉,多於賺錢之行為。

  前數日吃午飯時,留意到席旁坐的正是李明逵,瀟洒的享受人生,與友人閒談政事。李的傲氣令他比李君夏、許淇安、曾蔭培更值得港人稱頌。若將馬氏與隱逸的李明逵相比,儘管馬氏的私人財富甚豐、商界名聲甚響,但情操相差甚遠矣。跟真心專注講學的王永平相比,也完全不能比擬。

  很奇怪,大部份港人都不懂欣賞李明逵的內涵,而羨慕馬時亨的圓滑與運氣。若果政府沒有決心找出是那個環節出了錯,那麼新生的下一代,仍只會在混濁之中成長,可憐地成為金錢和功利主義的崇拜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