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多月前的一個中午,我在 Starbucks 享受閱讀 Milan Kundera 的 Immortality 期間,一位穿著極度性感而又非常漂亮的外藉年青女子,坐到我對面的空位。她一身白皙的肌膚,一雙修長的美腿,裙子穿得很短,手上拿著一部 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 來閱讀。我不知道她身上是否有 Dragon Tattoo,但她卻像 Sharon Stone 在《本能》內,交換了幾次美腿的交叉位置,令人難以集中精神繼續閱讀。這次咖啡店的經歷絕對是一次奇遇,這段影像自然一直留在我的心裡,而這份偶遇,也讓我對閱讀 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畢竟,這樣的推介,世上罕有。
小說 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是一位瑞典人 Stieg Larsson 放在抽屜裡的遺作, 辭世後才出版,由於大受歡迎,譯本相繼發行。我閱讀的,是 Reg Keeland 的英文譯本。故事主要發生在瑞典的 Stockholm 和小城市 Hedestad,性質像偵探小說,男主角努力調查一宗塵封三十多年的少女失蹤案,最終帶來死亡的恐嚇。《龍紋身的女孩》也順理成章成為荷理活的獵物,繼 2009 年出現北歐版後,2011 年拍成另一版本的荷理活電影,由《七宗罪》的導演 David Fincher 操刀,影片焦點是罪行和暴力。
自己一直不是太喜歡荷理活電影那種標準格局。拍攝方法,敘事手法,太公式化,不能給人意外的驚喜。對沒有看原著的觀眾來說,這齣《龍紋身的女孩》,所走的懸疑、驚慄、暴力路線,成績算是合格,能帶來超過兩個半小時的緊湊感覺。不過電影的味道,還是放進了很多荷理活的香料,搶走了小說的原來質感。當然,這樣說有點不公平,北歐版的《龍紋身的女孩》,自己其實沒有看過,但瑞典電影,很久以前看過一部《狗臉的歲月》,當中人情味很重,也很細膩。Stieg Larsson 的原著,雖然已是 Dan Brown 式的商業創作,但箇中的枝葉情節,還是展現一份瑞典人的生活態度和性格,這些枝葉和細節,在電影中差不多全被剪掉,剩下調查懸案和放大暴力的部份,十分可惜。像 Henrik 與 Mikael 之間的對話,與及 Mikael 接受聘約之前的細心考慮,電影版都放棄交待,的確很美國人的風格。或許這是今天為觀眾所接受的東西,一體化的物質生活,自會帶來一體化的情感,不同人的性格也因此變得模模糊糊。
其實, 小說內容的覆蓋面,很廣很闊,Stieg Larsson 放了很多筆觸在查案之外的部份,而這些東西所佔的篇幅也不少。Stieg Larsson 生前是一位資深的新聞從業員,對媒體工作者的操守,有很細緻的討論。小說其實引伸了兩個值得討論的問題,一個是受財閥財務支援的傳媒,應否揭發老闆的罪行;其次是以犯罪方法得來的材料,應否公諸於世。Stieg Larsson 在小說作了他的判斷,但不代表沒有值得非議之處。電影對這等議題基本上是沒有帶出過,箇中原由,盡在不言中。而事實上, Stieg Larsson 昔日遺下的文字,在今天金融主導一切的社會,有不少喻意。
而那位龍紋身的女孩 Lisbeth,也不是一位單純的高能力調查員,她在小說內,與 Herriet 是一個強烈的對比。無論背景、學歷、性格、地位、處事方法,都是南轅北轍,但她們卻面對相同的問題,被人凌辱和遺忘。龍紋身的意義,是面對艱難時的手段,當中充滿不一樣的價值觀,也滲透一種犯罪的象徵。它已不能反映社會上的道德,而是一種生活的態度。Lisbeth 依賴犯罪的手段,來解決其他犯罪的問題,好像成了一個新的標準。我們不應忘記,去年拉登和卡達菲的死亡經過。
小說也有觸及不少納粹黨和舊約聖經的內容,講究畫面的電影,也沒有詳細跟上,觀眾自然也含糊地走過,失去探究的機會。電影的結局,跟小說的結局,有些不相同之處。個人感覺,電影的情節改動,抽走了一些人性元素,不是佳著。Stieg Larsson 的原著小說,的確寫得很引人入勝,若對電影感興趣的,更不應錯過。這是來自一份閱讀感覺,而不是美腿女子的推介。
好似幾吸引,不過我讀書唔多,恐怕享受唔到戈份閱讀嘅樂趣!
回覆刪除火星人,不要客氣。你願意閱讀拙文,已表示你對閱讀還有興趣。此小說有中文譯本,提供了多一個選擇。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