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報章顯眼的位置,經常看到一段樓盤廣告,介紹和推銷一幢在灣仔以400多呎小單位為主的房子。售價約為 600 萬元起,發展商是市建局和南豐發展。
大約是 15,000 元左右一呎的樓價,應該是沒錯吧!詳細精準的數字,沒有再去啄磨的必要,那是冥王星人的計算機和字符方能理解的玩意。即時的感覺,是以為自己在台灣,貨幣是台幣。但是,這種騙自己的想法,幼稚得連自己也不能原諒。囍帖街項目將會賣多少錢,更是一個愚昧不堪的問題。
把舊樓拆掉、把舊區重建,是市建局的使命。拆了後,把房子包裝成金融優皮級(但比真正財子的廁所還要小)的住宅,以大型地產發展商銷售的方式來推銷,為著累積資源,完成其他使命,可謂用心良苦。對,市建局的使命沒有說要賺錢,但沒有錢怎能完成應有的工作,那是誰人都會說的話。
只是在市民眼中的重建,只是在意享受的塑造,而不是關懷的建立。在市建局網頁內看到的探訪老人、關心社區、扶育後輩,全是虛幻得不能形容的假象,滲入民間的卻是金光耀眼的奢華和炫耀,一種沒有感情的產物。抵押店變成食店,舊住宅變成酒店式服務的居住空間,不單把社區原有面貌徹底改變,還不停重複地複製沒有特色的消費文化,那種在商場、酒店已經毫不缺少的單調文化。這不是重建地區價值,而是將之洗掉,讓灣仔金鐘化,讓觀塘尖沙咀化,讓香港到處都可以買到Nikon、 Canon、 Sony、 iPhone、 Samsung、HTC,到處都可以品嚐刺身、紅酒、歐洲菜。
市建局得不到市民的讚賞,是必然的,因為無功可顯。而在孫明揚推出縮班殺校的政策後,市建局原有在 2001 年董治時期構思興建的學校,也大可省掉,繼續發揚「高品味優皮路線」的絕對優勢,甚至成為局內員工的花紅印刷機。花紅的發放,在職訓局、醫管局已是不能逆轉但教人氣憤的事實,而依情形看,市建局有不效法的可能嗎?
從資料看,陳淑莊、葉國謙、涂謹申、黃國健都是市建局的董事會成員,他們能發揮甚麼作用,或許是他們選民所關心的議題。監察開支、把方向引向正軌是必需的責任。
要辦得到或改變得到,或許不容易。但改變不來,還把職銜繼續掛上,才是更不能原諒的原則性錯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