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4日 星期日

從《甄嬛傳》說到隆科多與年羹堯


  自己已經沒有追劇的癮子,但想不到身邊不少友人,原來對大陸的清代宮廷電視劇甄嬛傳,有相當的興趣。

  清皇朝的帝位沒有長子繼承的的做法,個別帝君位置的爭奪,相當激烈,宮廷鬥爭也比歷代熾熱。孝莊及慈禧走上清室政治舞台的前線,更令人對後宮秘史,充滿興趣。可是,並不是每一位清室的皇帝,都是後宮佳麗三千。電視劇甄嬛傳》的故事背景,選在不甚好色的雍正時期,確是有點奇怪。流澰紫原著的小說《後宮——甄嬛傳》,原先並沒有特定的歷史人物和時代,說的,是一個籠統的故事。這樣拍成劇集,觀眾的投入程度,自當不足夠。電視編劇鬼斧神工,把小說人物巧妙地融入歷史人物當中,觀眾看劇的癮子自然增加,討論也熱烈起來。《甄嬛傳》的小說及電視劇,我都沒有看過,要談內裡的葫蘆,其實我並不清楚。但跟友人談到雍正時,還是連繫上隆科多與年羹堯。這兩位人物在歷史上的經歷,放在今天的社會,仍有一定的學習價值。

  隆科多與年羹堯,其實都是雍正的親戚,隆科多是舅父(雍正八皇弟母親的弟弟),年羹堯則是大舅(年羹堯的妹妹嫁了給雍正)。隆科多與年羹堯對雍正的即位和穩定朝綱,有很大的襄助。隆科多宣讀康熙傳位雍正的詔書,兼是當時的九門提督(即紫禁城侍衛總管)。政權能平安交替,沒有逼宮或血腥事件發生,九門提督是重要人物,也說明康熙十分器重隆科多,由他保住雍正登位。年羹堯則為雍正在青海打了一場大勝仗,紓緩朝廷在戰場糧餉上的壓力。隆科多與年羹堯既是雍正的親戚,又同獲封為一等公,在朝廷可謂風頭盡顯。

  隆科多與年羹堯這兩位一等公,及後被人張羅一串串罪行,分別落得圈禁和賜自盡的悲慘下場,實在怨不得人。他們沒有自知之明,以為受雍正冊封,便可以恃寵而驕,胡作非為,大肆歛財,實在相當幼稚。前朝鰲拜在前,被封一等公後,還是一下子便被康熙拿下,說不上甚麼奇聞。鰲拜、隆科多、年羹堯,甚至以後的和珅,都是行事驕恣,不懂收放之徒,缺乏曾國藩那份深藏不露的修養。這種品性,在社會上任何崗位,在企業內任何職位,出麻煩只是遲早的問題。

  其實,讀歷史和看歷史劇時,理解歷史人物的行為,比醉心瑣屑的宮廷軼事,更有價值。正規的歷史劇,或許較嚴肅,但可觀性其實不低,只是香港人總認為嚴肅等於沉悶,肥皂一點,輕鬆一點,煽情一點,才是看劇的興趣。昔日講述慈禧和奕訢的一生為奴》,在香港播到要腰斬,今期的《大太監》卻獲得觀眾的支持,完全虛構的《甄嬛傳》也看得人津津有味,正正反映這個現象。

  不需分辨誰對誰錯,我會仍舊喜歡自己的那杯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