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六,一位朋友邀請我到一場拉赫曼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普稱「拉三」)的音樂會。我是拉赫曼尼諾夫的樂迷,拉三更是當中的經典,這實在是一個很教人期待的邀約。
以曲論曲,自己個人偏愛拉二多一點,那份美和純,令人完全沉醉。拉三的著名,在於它強烈的節奏感和戲劇化的感覺,三個樂章彷彿串連出一個小故事。電影《閃亮的風采》(英文名稱Shine)令拉三獲得更多觀眾認識,一個講述鋼琴家David Helfgott,夢想表演拉三的故事,或許具爭議性,但卻加深了人們對拉三的認識。
拉三是有名的「大手掌」樂譜,不適合手掌細小的人演奏, 鋼琴演奏者也需要征服樂章內, 極高難度的琴鍵編排,一般男鋼琴家演奏較多,他們按琴鍵時也比較有力。拉三其實給人一種很陽剛的氣息,一段熟悉的小樂章,在整曲以不同變化反覆出現,引領出聽者不同的情緒,有憂鬱,有激昂,有文靜,有振奮,走遍人生不同階段,樂章最終在情緒的最高點結束,讓人充滿盡興的回味。
那晚的鋼琴演奏者,是來自馬其頓的Simon Trpečski。恰巧那一晚,我坐在一個之前從未試過的坐位,前排第二行右側。鋼琴家Trpečski的容貌,可看得一清二楚,但手指出神入化的表現,卻因角度關係,無緣欣賞得到。現場感受拉三的震撼,不是第一次,但當晚Trpečski所帶出的激情,卻是之前的錄音和經驗,從未感受過。Trpečski的按鍵力量雄渾,一滴滴的汗珠,從額頭向下巴留著,禮服的領子,全是激情剩下的汗水,近距離觀眾所能感覺的,是音樂家其實是一名運動員,心力與體力缺一不可。當年蕭邦便因身體羸弱,按琴鍵力量不足,不適合場地太大的音樂廳,十分可惜。Trpečski為全場觀眾,帶來一場精彩的拉三表演。
激情過後,返回現實,也許有很大的疏離和陌生。但作為一個樂迷,能有激情悅耳的樂章陪伴,已是值得懷念的享受。離場之時,順道買下Trpečski拉二和拉三的錄音 CD ,伴奏的是皇家利物浦交響樂團。也希望Trpečski的拉二,帶給我另一層次的享受。
離場之時,順道買下Trpečski(右面那位)拉二和拉三的錄音 CD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