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有看過一齣題材健康、平實感人、細緻又具正能量的香港電影。
電影是藝術,也是一個市場。不志在賺個盤滿砵滿,也不可能花錢拍一些只得十數人欣賞的作品。也許香港小品式小眾市場真的太小,香港電影只是不斷地竊聽、爭財打鬥、炫耀生活享受、大講粗口,很難期待一些真摯樸實和具有內涵的影片面世。慶幸編劇及導演黃浩然,獲得藝術發展局資助,拍了這齣成本不高、卻戲味洋溢的《點對點》,令人感覺獨特的香港電影還未完全死掉。香港精神也不一定靠跳跳打打來表達,縱是小眾之選,我感覺《點對點》比一眾警匪片、粗口片、動作片,更能展現出具香港的氣息。
《點對點》講述一名決定回流香港的設計師的雪聰(陳豪飾),多年來把一些失落的不同地區印記,以一組組散落的點,畫在地鐵站的牆壁上。這些點,無意中被來港當普通話老師的小雪(蒙亭宜飾)發現。對點圖感到無比興趣的小雪,努力地從搜尋出來的昔日社區面貌,還原一個個隱藏的印記。雪聰和小雪,也因而開展了新的猜情尋之旅。
這類電影情節,較多出現在台灣、日本,甚至乎韓國電影當中,他們的小品電影縱屬非主流,倒也有一定份額。近年的香港電影,精緻小品類近乎絕種;跟大陸的合拍片,往往傾向塑造市場經濟的果實,以商業成就來包裝感情生活,資產階級味道越來越濃。發洩情感,非要在五星級酒店搖一兩杯紅酒不可,這無疑把生活非合理地標準化。《點對點》反璞歸真,確是難得,也表現個別文化人的執著。電影的宣傳或觀眾,也許把焦點放在消失的香港情懷、被遺忘的社區面風貌;可是人文價值才是今天最為人丟掉的東西。情懷和風貌被遺忘,是因為人選擇去為遺忘。人沒有忘掉過去的話,那便不會忘掉。電影內雪聰提出的慢活主義,正正是這條道理。慢的生活節奏,才有閒暇欣賞身邊的景緻;舊的物品,才會讓人回憶昔日的情懷。世界太快,每事每物都要求新,人人都是向前衝,追預算,忙供樓。逼迫的複製生活,令社區面貌不重要,人文價值也顯得一文不值,對甚麼也不懂珍惜。生活質素,在於舒適享樂,還是情感的投放,也許是黃浩然留給觀眾的一條問題。
人文價值,也反映在點點圖的構思上,這是黃浩然另一個有趣的伏筆。小雪的線是一些隱藏的聯繫,能把雪聰點圖的印記還原。大多數人對沒有規律的點,沒有頭緒,要成功把它製作成有意義的表達,需要有效的線,即聯繫、溝通和念舊。今天沒有人愛玩點線圖,固然是電子玩物更加吸引,其次是沒有人願意花時間找尋聯繫,再加上人的善忘。人與人之間變得疏離,變成一個個的點,不用跟其他人聯繫。一個心跟另一個心連起來,需要找尋一條有效的線。是直線,還是曲線,半弧線,還是大弧線,只能靠各人獨自的回憶來尋找。黃浩然談社區印記、昔日情懷,是表面的圖義,內裡的意義是每一個人都是一幅點圖,只有有心人通過人情味的溝通,才能把隱藏的印記完成。可是要求現今一代改變,並適應這款慢活主義,路還有很遠。至少,願意看《點對點》,只是一批小眾。
但對小品電影愛好者,這碟精緻點心,絕對不能錯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